高红,中国女足鼎盛时期的守门员。1995年瑞典世界杯时,她在八进四比赛的点球决战中扑出瑞典队两记点球,使中国队淘汰东道主杀入四强,从此一战成名。
自从2003年告别足球生涯之后,高红便前往加拿大留学,从此在国内有关高红的消息寥寥无几。如今,当她再次出现在国人面前时,却是以一家国际NGO中国首席代表的身份亮相。
当人们投来质疑的眼光时,却不知高红带领的国际组织“运动机会”在国内开展活动已有三年之久。
“体育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有PLAY(注:这个英文词同时有运动和玩耍的意思)的权利。”高红深有感触地说道。由竞技体育领域投身非盈利组织管理,高红“经营”得有声有色。也许,在她心目中,体育精神的最高境界在于分享,而不是竞技。
第一次接触“运动机会”时,高红是加拿大约克大学体育管理系学生。而这一次偶然,却改变了高红的人生方向。
“运动机会”(RIGHT TO PLAY)是一个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非赢利性国际体育组织,其前身是1992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组委会成立的“奥林匹克援助”组织,宗旨是帮助动荡国家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发展体育事业。
她记得第一次参与“运动机会”的对外援助工作是2005年的埃塞俄比亚之行,当时与她同行的还有中国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杨扬。都灵冬奥会上,杨扬曾经将1000米的铜牌奖金全部捐赠给了“运动机会”。
埃塞俄比亚项目的执行情况让高红欣喜。在短短一周的行程中,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孩子们。他们每天与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残疾的儿童、智障的儿童、流浪的儿童。通过游戏的方式,这些冠军们成了孩子可以手拉手的对象,也许平时需要在屏幕中仰视才能见到,但现在可以往她脸上抹一把泥巴。“有这样亲身的经历,对这些孩子来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起到了鼓励的作用。”高红表示。
“运动机会”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让优秀运动员发扬榜样的作用,促进孩子们的发展,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创造机会。“我被他们的理念完全所感染。”高红说道,“这与某些公益活动完全不同。以前在国内也参加过一些公益活动,但都是作为所谓的‘名人’露下脸,彼此热闹下,没有切实的跟踪工作。”
在这家NGO里,她最先得到的职位是一个见习生,但她很快进入角色,开始担任一个项目的全职顾问,这个项目就是把“运动机会”的分支机构开设到中国来。
“2006年参与筹备工作,2007年4月正式成为全职人员,建立了中国办事处,帮助中国的孩子们。”她介绍道。
2006年,高红肩负着“运动机会”创设分支机构的任务来到中国。据介绍,在过去的两年中,“运动机会”的工作重点是京津两地的打工子弟学校,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自信。
随后,高红促成“运动机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重点在偏远地区的社区中推广“健康快乐儿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与体育以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项目。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儿童在意志、情感、和谐、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能力和认知度。
近期,高红又在中国西南的昆明等地参与培训了数百名基层体育教师,向他们介绍“运动机会”的理念以及推广“健康快乐儿童”项目。而在奥运会期间,她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可谓是马不停蹄。
“我现在做的是一份全职的工作,从我回国后就一直在做这份工作,能够为孩子做些工作我很高兴,也让自己感觉更年轻。”高红介绍说。
尽管已经多年不踢球了,但是习惯于踢球的高红还是愿意拿足球当例子。“中国人有一个固定思维,一提踢球就说不行不行,苦死了。但是你没有想到,踢球不一定要成为职业,踢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性格的手段。在比赛中,孩子能够学到与人相处的能力、学到面对胜负时承受失败和胜利的能力,我认为很多性格只能够在自然运动中、在跟人交往中得到发展,而足球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对于高红来说,作为运动员的生涯可谓光彩照人。中国女子足球跻身世界级行列的功臣,在19年的职业生涯中获奖无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她也会在NGO领域开拓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体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