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为奥运村部的副部长在奥运期间忙得不可开交,邓亚萍还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志愿者给予祝福。“好人好事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人文奥运又是本届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参与,奥运会也不会延续到现在,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传递奥运会志愿者的精神。”
公益,从点滴做起
在中国,邓亚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走向冠军之路的故事也鼓舞了无数人的“冠军梦”。作为世界乒乓运动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运动员,邓亚萍更是以她非凡的坚韧果敢以及高超的球技在世界体坛谱写了光辉不朽的传奇。
作为一名体育人,邓亚萍的敢闯敢拼一直以来激励了不少怀梦的心;作为一个社会人,邓亚萍是全国为希望工程等慈善机构捐款最多的运动员之一,她的感恩之心更是圆了无数失学儿童的求知梦。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摘取两枚奥运金牌。其后在河南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5万元人民币交给河南省副省长,使得河南省数百名失学儿童可以重返课堂。
无论在当运动员的时候还是退役后,邓亚萍一直积极参与公益和爱心事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力量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2005年,邓亚萍出资发起了国内第一家体育类慈善基金,即中华慈善总会十佳冠军基金。“蒲公英计划”是十佳冠军基金启动的第一个慈善计划。首批资助项目是向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邓亚萍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这里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农民工,心里觉得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继而在很多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
于是,一有时间,邓亚萍就会亲自来到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教孩子们打乒乓球,在聊天中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希望鼓励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不要被外在的条件所左右。
特殊经历成就关爱之心
邓亚萍自小家境贫寒,先天身体素质又不尽人意,很多人认为她在乒乓球事业上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甚至投来异样的眼光。10岁那年,由于身材矮小,邓亚萍落选了河南省乒乓球队运动员,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放弃她。即便当时家里经济情况十分窘迫,父母亲一直坚定不移的支持她,尽自己所能为她提供学习机会和环境。邓亚萍深知自己今天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爱,尤其是妈妈那份默默无私的爱。她希望能把这份无私的母爱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冠军”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