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于03年订下2010年的减排目标,港府过去多年已推行多项针对性措施,改善空气质素,粤港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香港方面会推行多项加强措施,包括停车熄匙、推动所有港内轮船使用高质燃油,以及研究推行电子道路收费等,达到减排目标。
媒体翻查环保署过去几年的空气质素报告,发现几种主要污染物,包括主要污染源是汽车的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悬浮粒子以及主要来自电厂的二氧化硫,浓度均未见显著改善。以悬浮粒子为例,铜锣湾、中环及旺角3个路边空气监测站的06年全年平均值,较02年高出3.7%至10%不等。二氧化氮的浓度,06年亦较02年为高,最多达6.6%;二氧化硫方面,除了铜锣湾在过去几年保持平稳,中环及旺角在06年录得的浓度,均较02年上升,当中旺角升幅达47%。
理大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教授王韬对结果不感意外,他分析香港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发展,“排放污染物的基数愈来愈大,就算推行改善措施,成效亦会被抵消”。他续说,“早几年政府推行石油气的士,空气质素的确有改善,但后来再没有这些大型措施,因此空气质素又再恶化。”他认为,除非港府加大力度,推行如电子道路收费的突破措施,否则市民呼吸的空气,不会再获改善。
地球之友环境事务经理朱汉强指出,减少排放污染物,与空气质素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香港整体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并没有减少,港府应向公众交代对市民健康有何影响